2014年4月11日 星期五

人生的四大夢_吳靜吉 博士

“生命究竟有沒有意義並非我的責任,但是怎樣安排此生卻是我的責任。”~赫塞(Hermann Hesse, 1877~1962) 一個人在17~33歲期間有沒有形成這四個大夢,將影響他往後長成為什麼樣的人。~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心理學教授李文遜(Daniel J· Levinson, 1920~1994) 
 


第一個夢:尋求人生價值 

一個人希望自己成年時,在成人的世界中將扮演一個人什麼樣的角色,要做什麼樣的人。 

有些人想成為諾貝爾獎的得主。

有些人想做個音樂家。 

有些人不管做什麼,只要人家敬慕他,走在街上有人注意他就滿足了。 有些人想要做歌星、明星。 

 第一個大夢並不是職業的問題,而是一個人生命的目標、生活的目標。

它是對未來擬定藍圖,作個計畫,對人生做一個統籌,做一個肯定,抉擇自己一生做個什麼樣的人。 

佛洛斯特vs.史懷哲:佛洛斯特尋求的人生價值是詩的創作生活,是屬於美感的範疇;而史懷哲尋求的人生價值是服務人群,屬於善的範疇,二者都是在實現自我的潛能。 

我們追求人生的價值,當然必先求得溫飽,但人生尚需更上一層樓—實現個人的潛能。 



第二個夢:尋求一位良師益友 

人在決定生活目標之後,就需要一位mentor,在其生活目標的專業內可以作為學習楷模者。

“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Mentor: 一位mentor分享經、提供資訊,在必要時給予鼓勵,傾聽他的訴苦,分享他的希望。 

美國一項研究,針對大型企業一千多位高級主管為對象,結果發現這些高級主管年輕時,尤其是開始就業的前五年,有無良師益友對他事業影響很大。有則成功機會大,速度快;無則成功機會小,速度也較慢。 

這位mentor可能是實際生活中接觸到的人物,也可能只是你從傳記、書本或是其它方面間接接觸到的人物。如1977 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蘇斯曼·雅洛,以居里夫人(Marie Curie, 1867~1934)為楷模。 



第三個夢:尋求終身的職業或事業 

升學與就業常是連在一起的。

為什麼要升學呢?美國做過一個研究,研究大一學生為什麼要讀大學,結果發現,大部分的大一學生是為了找一個比較好的工作。

平常我們以為上大學的目的是在求知、滿足好奇心和求知欲。

事實並不然,多數還是為了找一份比較好的職業。 佛洛斯特早年也曾經做過工人、教師、農民。

雖然教師是個好職業,他在 38 歲時卻放棄這樣的職業,而將全部的時間、精神從事詩的創作。從這時候起,佛洛斯特可說是將第一個大夢和第三個大夢合而為一。 



  第四個夢:愛的尋求 

最大的特徵之一,是對愛情的需求和親密友誼的建立,需要一個人同甘共苦。 “For Someone Special” 性意識的覺醒,往往會誇張兩性之間的愛情,而忽略了友誼的部分。

如果能夠強調男女之間的友誼成分、夥伴關係,而不過分誇張愛情,那麼年輕人就有更多的機會從實際交往中,瞭解並尋求一位終身伴侶。 

一個年輕人有固定工作,肯定了人生價值後,便會自然而然地考慮到成家、結婚的問題。這時,所尋求的親密伴侶,可能就是將來結婚的對象。 

親密的伴侶需要互相喜歡,也要能彼此產生愛情。喜歡一個人會對他有好的評價,尊重他並對他有信心,而且彼此間某些地方有共同之處。而愛情是指能關懷對方,願意為對方設想,彼此感覺親密,而互相思念不已。 

在大學時期,或者說在成家立業之前,能有一位刎頸之交、肝膽相照的朋友是非常重要的。 

尋求人生價值 

尋求一位良師益友 

尋求終身的職業或事業 

愛的尋求

沒有留言:

繪畫基本原則 – 世界上沒有不會畫畫的人 1. 什麼都敢畫,不怕給別人看。(繪畫的膽量) 2. 多畫、多練習(特別是不擅長的)。(繪畫的熱情)  享受自己每次的進步,就可以順利踏入繪畫的世界。  3. 畫完後找出自己不滿意之處(下一次會更好)。(繪畫的眼力) 4. 留下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