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3日 星期二

3.加行清淨中141-l12-142-l1

【課文】:(14112)

加行清淨中,觀待自者,謂於長時無間殷重,觀待他者,謂未受行讚美令受。已受行者,讚美令喜,恆無間作不棄捨作。

 

田清淨者,謂由彼二意樂加行,能與眾多微妙果故,等同妙田。此等是如菩薩地說,以釋補滿而為宣說。

 

【消文】:

第二、加行清淨。也分待自與待他,觀待自己方面,就是長時間無間斷與長時間殷重(地修集異熟八因),觀待他人方面,就是對異熟八因未接受與未行持者讚美此八因,使其接受。對於已經接受而奉行者,也加以讚美,使其歡喜,而能恆常不斷地受行。

 

第三、田清淨。也就是因為意樂清淨與加行清淨能生眾多微妙果報,就等同於妙田一般。這些都是依照〈菩薩地〉所說,在這裡加以闡釋補充。

 

本段文闡釋加行清淨、及闡釋田清淨。

2.如是八因141p-l9

【課文】:(14109)

如是八因,若具三緣,能感最勝諸異熟果。

於其三緣,心清淨中待自有二,謂修彼因所有眾善,將用迴向無上菩提不希異熟,由純厚意,修行諸因勢力猛利。待他有二,謂見同法者,上中下座,遠離嫉妒,比較輕毀,勤修隨喜。設若不能如此而行,亦應日日,多次觀擇所應行事。

 

【消文】:

這八種異熟因如果能具足三緣的話,就能夠感得最殊勝的種種果報。

在這三緣當中,

第一、心清淨,心清淨又分待自與待他,而待自又分二,就是修集異熟八因之所有善根時,都用來迴向無上菩提,而不希求自己的果報。同時,是以清淨無雜染的意樂修集此八因,所以修行的勢力非常猛利。待他方面也分二,也就是在同行之間,不論他的修行成就如何,都保持清淨無雜染的心。對成就高於自己者,遠離嫉妒;成就不相上下者,遠離比較;成就不如己者,遠離輕毀。對每一位同行勤修隨喜。假如不能照上述的意樂修行時,也應該要每天數數觀察抉擇應該做的事。

 

本段提示前述八因若復具足三緣時,能感最殊勝果報。闡釋第一緣。

1.異熟因分八

【課文】:(14101)

異熟因分八

初者謂於有情,不加傷害,及正依止不害意樂。又云:「善放將殺生,如是利其命,遮止害眾生,則當得長壽。承事諸病人,善施諸醫藥,不以磈杖等,害眾生無病。」

第二者謂能惠施燈等光明,鮮淨衣物,又云:「由依止無瞋,施莊嚴妙色,說無嫉妒果,當感妙同分。」

第三者謂摧伏慢心,於尊長等,勤禮拜等,於他恭敬,猶如僕使。

第四者謂於乞求衣食等物,悉皆施惠,設未來乞亦行利益,又於苦惱及功德田,乏資具所,應往供施。

第五者謂修遠離語四不善。

第六者謂發宏願,於自身中攝持當來種種功德,供養三寶,供養父母,聲聞獨覺,親教軌範,及諸尊長。

第七者謂樂丈夫所有功德,厭婦女身,深見過患,樂女身者,遮止欲樂,將失男根,令得脫免。

第八者謂他不能作,自當代作,若共能辦,則當伴助,惠施飲食。

 

【消文】:

異熟的因分成八種。

第一、《壽量圓滿的因》是對有情不加傷害,以及恆常無有傷害之想法。又說:「讓面臨被殺的眾生受到妥善的放生,這樣利益此眾生之生命,又遮止傷害眾生之行為,應當能夠獲得長壽。照顧一切病人,好好的給病人醫藥;又不以石塊、木杖等傷害眾生,將可感得無病之果報。」

第二、《形色圓滿的因》就是能惠施燈等光明,以及惠施鮮淨衣物,又說:「以無瞋的意樂布施莊嚴妙色,因為無嫉妒,所以應當感得與莊嚴妙色同分的果。」

第三、《族姓圓滿的因就是摧伏慢心,對尊長等常時勤於禮拜等,對待他人時,像僕役般地恭敬。

第四、《自在圓滿的因》就是對前來乞求衣服、食物等的人,都能無分別地布施,即使沒有來乞求,也勤行利益有情之事,對於缺乏資具的苦惱田與功德田,能前往布施與供養。

第五、《信言圓滿的因》就是精勤修習遠離妄語、離間語、粗惡語和綺語。

第六、《大勢名稱的因》就是廣發宏願,實際修習攝持當來種種功德,以及廣修供養三寶、父母、聲聞獨覺、親教軌範,以及所有尊長。

第七、《丈夫性的因》就是相應丈夫身所有功德,離厭婦女身,非常明白婦女身之過患。見有好樂婦女身者,能遮止其此一欲樂;見有將失男根者,能令其不失。

第八、《大力具足的因》就是他人沒有能力做的,自己會代他人做;如果可以共同成辦時,則作為其助伴,經常惠施飲食。,,,,,,,,,,

 

本段文起,開始闡釋異熟的因,共分成八種。(壽量圓滿因、色圓滿因、族姓圓滿因、自在圓滿因、信言圓滿與大勢名稱的因、丈夫性之因、大力具足之因)

將異熟八因分成兩部份,和三緣供三部份。

益西彭措堪布 廣論講授:異熟因緣

 

◎ 廣論科判

「戊一」:於共下士道次修心

「己一」:正修下士意樂

「庚二」:依止後世安樂方便

「辛二」:一切善樂所有根本深忍信

「壬二」:思別業果

「癸三」:異熟因緣

 

    原文第141頁第01行開始至142頁第01行止:

 

卯三、異熟因緣分二一、八因  二、三緣

辰一、八因分八一、壽量具足之因  二、形色具足之因  三、族姓具足之因  四、自在具足之因  五、信言具足之因  六、大勢名稱具足之因  七、丈夫性具足之因  八、大力具足之因

異熟因分八:

巳一、壽量具足之因

初者,謂於有情不加傷害,及正依止不害意樂。

第一,壽量具足之因,就是遠離傷害有情的行為,以及真正依止不害有情的意樂,心中常常存有永遠不損害衆生的心。

 

又云:“善放將殺生,如是利其命,遮止害衆生,則當得長壽。承事諸病人,善施諸醫藥,不以塊杖等,害衆生無病。”

讚偈說:“如果能對即將被殺的有情放生,這樣保全有情的性命,斷除傷害衆生的行為,將來就能獲得長壽。承事病人、布施醫藥,不以磚塊、木杖等兇器傷害衆生,將來能得健康無病。”

 

巳二、形色具足之因

第二者,謂能惠施燈等光明,鮮淨衣物。

第二,形色具足之因,就是能在諸佛菩薩等功德田前,供養油燈、電燈等光明以及嶄新潔淨的衣物。

 

又云:“由依止無瞋,施莊嚴妙色,說無嫉妒果,當感妙同分。”

讚偈又說:由於內心依止無瞋意樂,供養莊嚴資具,將來能感得妙好的身色。又說以無嫉妒的善業,將來能感得與善因同分的妙果,即:以無嫉妒的善因,能感得他人歡喜愛戴的同分妙果。

 

巳三、族姓具足之因

第三者,謂摧伏慢心,於尊長等,勤禮拜等,於他恭敬,猶如僕使。

第三,族姓具足之因,就是常修謙下。謙卑能感召尊貴,傲慢則導致下賤。論中說:能夠摧伏自己的傲慢心,對於尊長等對境勤修禮拜等恭敬的行為,對他人常修恭敬,自己就像奴僕一樣。這就是族姓具足之因。

因此,我們應當處於低位而行,越謙卑越得尊貴,越付出越能收穫,越助人越有力量。

 

巳四、自在具足之因

第四者,謂於乞求衣食等物,悉皆施惠,設未來乞亦行利益,又於苦惱及功德田,乏資具所,應往供施。

第四,自在具足之因,就是行廣大供施。凡是有人前來乞求衣食等物資時,都應當布施,即使衆生沒有向自己求乞,自己也應當對他進行饒益。尤其是當生活困苦之田或尊貴的功德田等缺乏資具時,應當主動供養布施。

 

巳五、信言具足之因

第五者,謂修遠離語四不善。

第五,信言具足之因,就是修好口業。平常遠離妄語、離間語、粗惡語、綺語,常說誠實語、和合語、柔軟語、具義語。若能注意修正口業,語言日漸轉好,就能使言語威肅,堪為量則,使人信奉。

如果語言的惡習不改,出口便是妄語、兩舌、惡口、綺語,這樣口德惡劣,如何使人信奉、成為量則呢?信言不具足,談何利他?所以,若能修遠離語惡,則對將來利他事業大有幫助。

 

巳六、大勢名稱具足之因

第六者,謂發宏願,於自身中攝持當來種種功德,供養三寶,供養父母、聲聞獨覺、親教軌範及諸尊長。

第六,大勢名稱具足之因,是發願和供養,也就是為了將來能獲得種種功德而廣發大願以及供養三寶、父母、聲聞獨覺、親教師、軌範師和尊長等。

 

巳七、丈夫性具足之因

第七者,謂樂丈夫所有功德,厭婦女身,深見過患,樂女身者,遮止欲樂,將失男根,令得脫免。

第七,丈夫性具足之因,就是心中歡喜丈夫身所具有的一切功德,如:丈夫性是勝功德之器、事業之器等。又應厭離女身,深深認識女身的過患,如:女身不是功德器、不是事業器等。又有以兩種因緣而獲得丈夫性,即:見人歡喜女身,就勸她厭離解脫女身;見有丈夫將要失去男根,就以方便攝護,使他不失壞,以及說法使人獲得男身。

 

巳八、大力具足之因

第八者,謂他不能作,自當代作,若共能辦,則當伴助,惠施飲食。

第八,大力具足之因,就是以身供事和惠施飲食。“以身供事”,即:衆生缺乏能力時,自己主動代他做,比如,對病人或弱者,主動幫助。如果能共同成辦,就作其助伴,助他一臂之力。若能奉獻己力,將來身心就會具足大力。“惠施飲食”,就是以能增長身心勢力的粥飯糕餅等飲食施予衆生。在他人飲食不足、身無氣力時,自己布施飲食以恢復他的身心力量,因此感得將來身心強健。比如:過去有人布施病比丘果子,而感得九十一劫中身體強健、無有病苦。

若能圓滿積聚這些善因,將來就會感得具足圓滿德相的異熟身。成佛度生須成就圓滿色身,而色身“是福等流”、是無量福聚所成。這就啓發我們:修因時應全面發展,將來就能獲得功德全面的所依身。所依身功德圓滿,自利利他的功能就會強大,由此決定能快速趣向佛道。

 

辰二、三緣分二一、三緣之作用  二、別釋三緣

巳一、三緣之作用

如是八因,若具三緣,能感最勝諸異熟果。

“如是八因”,即以上不害有情等八種殊勝善行。“若具三緣”,即正行持八因時,具足心清淨與加行清淨。“能感”是指這樣行善的功能。“最勝諸異熟果”,是以八因具足三緣所感得,具體來說,就是壽量圓滿等八種異熟功德的最上品。為什麽能感得最勝果呢?因為八因由三緣而獲得增長的緣故。譬如:修習第三因——恭敬的時候,心和加行清淨,善業的力量便會增長,因上增長,果上就殊勝。唐譯《瑜伽師地論》說:“又此諸因,略由三緣而得增長,能感圓滿增上廣大異熟令起。”因此,要使八因成為殊勝,修因時就須努力具足三緣。

 

巳二、別釋三緣分三一、心清淨  二、加行清淨  三、田清淨

午一、心清淨

於其三緣,心清淨中,待自有二,謂修彼因所有衆善,將用迴向無上菩提不希異熟。由純厚意修行諸因,勢力猛利。

心清淨,有待自和待他兩個方面。觀待自己而修心清淨又有兩項,就是“迴向無上菩提”和“由純厚意修因”。

第一,“迴向無上菩提”,即:修集八因的任何善根,都是用以迴向無上菩提而不求回報,也就是不求人天安樂及聲緣菩提,唯一是為一切有情獲得無上菩提而迴向。這是從無貪的角度來說心清淨,因為遠離貪著報恩和異熟而成為清淨。

第二,“由純厚意修因”,即:修行任何一種善因時,都是以純厚的意樂來修行。“純厚”,就是完全發自內心,完全是用真心來做。“純”是善念真純,“厚”是善念深切。譬如:修行第一因的放生時,不論加行、正行或結行,都是一心一意地做,六根毫不散亂是“純”,心中慈悲心深切是“厚”。像這樣以純厚的意樂修習放生,善業的勢力便異常猛利。

下面,以老母供燈的公案來說明。有一貧窮老母見到阿闍世王在佛前供燈,從宮門外一直點到祗園精舍,心非常感動。她也很想供養佛,於是就拿著靠乞討得來的、僅有的兩文錢,到油家買油供燈。老闆說:你的生活都難以維持,為什麽不買點食物。她說:佛福田難遇,我要為後世作福。她去佛前點燈時,因為考慮到油少,燈燃不到半個晚上,她便發誓:如果我後世得道如佛,願這盞油燈通宵不滅。果然,這盞油燈一夜長明。第二天清晨,目犍連尊者熄燈時,唯獨這盞燈以神通力也無法撲滅,而且燈光一直上照到梵天。以此善根,佛為老母授記將來作佛。當時,阿闍世王問耆婆,為什麽自己所做功德巍巍,佛陀卻不為自己授記,竟然還不如一個窮乞丐的功德。耆婆告訴他:你所做的雖然很多,但是心不專一,不如老母一心專注於佛。

老母供燈,真正具足了心清淨。她因感念佛陀難遇,所以很珍惜這份善緣,雖然供物微薄,但因為發心很真誠,具足純厚意,而且她發願將來如佛一樣成道,一心迴向無上菩提,這樣供燈的善業勢力猛利,所以立即現前大感應。

 

待他有二,謂見同法者上中下座,遠離嫉妒、比較、輕毀,勤修隨喜。

觀待他人而修心清淨有兩個方面:離染汙心、修隨喜心。

“同法者上中下座”,是指對境。“同法者”是指同修,這特指同修八因之人。同法者中,和自己相比,修行殊勝者就是上座,平等者是中座,下劣者是下座。“遠離嫉妒、比較、輕毀”,分別是:對上座遠離嫉妒、對中座遠離比較、對下座遠離輕毀,這就是離染汙心。“勤修隨喜”,即常念同法者的功德而深生歡喜。

譬如:十個人同修第三因的恭敬上師,修行有高有低。同法者中,有人在恭敬上師方面做得非常好,他是上座,但我卻對他心生嫉妒;有人與我修行相等,我便和他競爭,他做什麽,我就總想勝過他;有人修行很差,我就輕毀嘲笑他。這些都是修因的心不清淨。如果在緣起上有染汙,便會障礙自己修因、破壞自己的善根。相反,若能普遍隨喜上、中、下座禮敬上師的功德,下至點滴善根也作隨喜,就會使這一類的善根增上廣大。修行其他放生、供養等因時,也是如此。同法者之間,最容易生起嫉妒、比較、輕毀等染汙心,所以對待道友時,修習隨喜非常重要。

 

設若不能如此而行,亦應日日多次觀擇所應行事。

這一句是教誡中、下等修行者。以上心清淨中待自、待他的修行,如果能在日常生活之中任運行持,固然最好。但是,如果因為自己的障礙而不能全分受持,也不能就放棄不做,而應當每天多次觀察抉擇自己所應做的修行。比如:周末時,觀察好自己能作供養、放生、禮敬等善業,作前首先想好應當如何迴向,做時儘量心意純厚,應當隨喜同法者的善行。這樣每天早、中、晚多次觀察抉擇自己的修行,將善法納入實際修行之中,一點一滴地實行。剛開始時要勉勵而作,不斷串習之後,便能養成習慣。如果一開始就放棄不做,那麽永遠也不會有長進。

 

午二、加行清淨

加行清淨中,觀待自者,謂於長時無間殷重,觀待他者,謂未受行讚美令受,已受行者讚美令喜,恒無間作、不棄捨作。

加行清淨也有待自、待他兩個方面。

觀待自己而修加行清淨,須具足兩點,即:長時無間和長時殷重。“無間”是相續不斷,能夠堅持。“殷重”就是認真。比如:在皈依境前供燈,每日堅持不斷,而且每次都是認認真真地做,這樣就是供燈的加行清淨;相反,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做做停停,或者敷衍了事,這是加行不清淨。所以,修行貴在堅持、貴在認真。不論修何種法,只要能保證無間精進和殷重精進,最後的成果決定殊勝。

觀待他人而修加行清淨,就是以好心將他人安立在這樣的善根中,即:對於未受持善法者,以讚美善行功德令他受持;對於已受持善法者,也以讚美功德令他歡喜。“恒無間作、不棄捨作”,就是使衆生對他自己所受行的善法不間斷、不捨棄。這是“讚美令喜”的妙用。一個人行善的動力就是欲樂。若有欲樂,即使連做三天三夜也不疲厭;若無欲樂,即使一天也不想做。所以,若能讚美衆生所做的修行,他一歡喜,就會做得更起勁,這樣就能讓他持住這個善行。


以上所說其實就是推己及人,即:自己得到這種好,也希望天下人都得到這種好。比如,自己認識到修行時無間和殷重的重要性後,就真心幫助別人行善,使他人行善也能長時無間和殷重,希望他所作的善根能真正安立,念念為他人著想。相反,他人未受行某種善法,自己不以讚美推動他受持,他人已經受行,自己也不鼓勵,這樣待人的加行就不清淨。如果自己詆毀善行,未受行者聽了就不願意受行,已受行者就會退轉,根本原因,就是以輕毀會破壞別人受行善法的欲樂,這是很嚴重的加行染汙。這樣破壞別人的善根,反過來就會障自己的道。

 

午三、田清淨

田清淨者,謂由彼二意樂、加行,能與衆多微妙果故,等同妙田。

田清淨,就是因為以上的意樂與加行有能力出生衆多妙果,所以等同妙田。換句話說,並非意樂、加行之外另有他體田的認定,而是以意樂、加行具有如田一樣能生果的作用,所以安立田名。以具足意樂與加行清淨,總稱為田清淨。前兩種清淨是分說,第三種清淨是總說。

總之,迴向菩提、意樂純厚、離染汙心、勤修隨喜、加行長時無間殷重、讚美善法令人受行等,每一種都具有使善根力增長的功能。因此,修八種異熟因時,由田清淨,必能感得最殊勝的異熟果。凡事能注意修習心清淨和加行清淨,修善素質就會提高,即使做一件小善,也會成為衆多微妙果報的因。學人若能按照此處所說,將自己的身心轉成良田,就能種大福德,做任何善法決定都會成就。相反,如果滿腔惡意、心不純厚、性不堅固,而且夾雜嫉妒、輕毀、競爭,做事敷衍,這樣遍地荊棘,當然不可能獲得殊勝果報。

 

以下說明出處:

此等是如《菩薩地》說,以釋補滿而為宣說。

以上所說異熟功德、果報及其因緣,是按《瑜伽師地論·本地分·菩薩地》[1]所說,再以印度海雲論師的《菩薩地注釋》做補充而宣說。

以上思惟特別業果宣說完畢

2018年1月21日 星期日

自大與救贖




差點忘記,別人並沒有學過佛學

似乎用太直接的說法

讓人誤解為自我與自大

好像聽起來幫忙的好意,都變成了自大與狂妄

這是我自己該檢討的地方

和尚說都為必會聽了

何況是一個平凡人,學經歷又不高

只不過多了點感受

善哉善哉,隨喜

2018年1月8日 星期一

幫人反而自己得到救贖




一直困擾我的問題,反而在幫人的情況下得到的答案,。

老師因為不懂出家人持戒的規範,對於出家人有所批評,心想說這個問題應該跟老師解釋一下,免得受苦果。

我用做公益的概念,來解釋,做公益不用去注意桌子是否排的好不好,齊不齊跟做愛心沒有關係,似乎有聽懂些。

自身也得到了救贖,在朋友的議題上,沒有一直要求對等的回饋,反而內心得到些平靜,放下了不少。

緣分就是如此,也強求不來的



繪畫基本原則 – 世界上沒有不會畫畫的人 1. 什麼都敢畫,不怕給別人看。(繪畫的膽量) 2. 多畫、多練習(特別是不擅長的)。(繪畫的熱情)  享受自己每次的進步,就可以順利踏入繪畫的世界。  3. 畫完後找出自己不滿意之處(下一次會更好)。(繪畫的眼力) 4. 留下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