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6日 星期四

《自敘帖》 賞析

三、《自敘帖》 賞析
唐代的草書以孫過庭、賀知章、張旭、懷素等四人最為傑出,其中孫、賀二人在繼承二王草書的傳統法度上頗成就,但仍謹守門徑,創新明顯不足。張旭、懷素除了計有的繼承二王書風外,同時又有更多的創新,創造性的發展了自漢末以來臻于化境的草書藝術美。而有草聖「顛張狂素」之美稱。
張旭的書法,初學于其堂舅陸彥遠,唐盧攜的《臨池訣》中有一段張旭的學書自述:「吳郡張旭言:自智永禪師過江,楷法隨渡,智永乃羲、獻之孫,得其家法,以授盧世南。盧傳陸柬之,陸傳其子彥遠。彥遠,僕之堂舅,以授餘。」由上觀之明顯的,他所繼承的是二王以來的正統書法藝術。書法藝術的發展,自漢末以來,就一直很注重口傳身授的關係。沒有師承,是很難得其門徑的,即使有師承得其門徑者,如學養不足,才分不夠,亦難有所成就。羲、獻之後,智永、盧世南、陸柬之等,在書法上各有成就,但僅能守家法,而不能自立門戶,到張旭的堂舅陸彥遠,雖得家傳之秘,卻不得其法,甚至連家法也守不住了。張旭向他學習,只能從他那裡聽到他轉述前輩所說的書法之秘而已。張旭在這種情況下,憑著他對書法藝術的愛好和很高的悟性,除了師授之外,並極注意從生活中去觀察事物,以豐富自己的藝術思想,目睹孤蓬自振,驚沙坐飛,擔夫爭道,想到書法中主次挪讓關係而得筆法。觀公孫大娘舞劍器,始得低昂迴翔之狀而得其神。其草書從「古法」中脫化出來,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張旭的草書以狂怪著稱,表現在精神上的是一種豪邁狂放自由自在。表現在書寫的用筆與結構,章法的處理上是一種不離開法度而又出神入化變化莫測的奇詭雄狀之美的展現。他每以酒酣興發在如醉如狂的狀態中,一邊呼叫狂喊,一邊運筆如飛,信手揮灑,妙趣天成。他的狂草,表面上奔騰不羈,但細看之,則外外又都不失法度。可惜的是,作品大多書于粉壁,留存的傳世作品不多,只餘《肚疼帖》《千字文》《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自言帖》《古詩四帖》和正書《郎官石柱記》等數種。
懷素是繼張旭之後的另一草書大家,他以狂繼顛,充分展現狂草的情緻。他繼承和發展了張旭的浪漫主義創作方法。他的草書充分做到了既狂放而不失法度,錯雜而不凌亂,隨意而又和諧,使唐代的草書臻於藝術之美的最高境界。他的書法遺跡流傳與張旭頗多相似,亦因大多書于當時的「粉壁」或「素屏」之上,無法保存下來。傳世作品有《自敘帖》《小草千字文》《食魚帖》和《苦荀帖》《論書帖》等數種。
懷素草書的線條,雖有時細如游絲,然如曲折盤繞的鋼索,轉折處雖然以圓代方,但絕無塌肩之病,筆毛也不扭曲絞亂,收筆出鋒,銳利如勾,有「鐵畫銀鉤」將鋼百煉化為繞指柔之妙臻,達草書用筆之最高境界。這種運筆如飛,狂放揮灑所造成的效果,是書寫合於法度之內又出乎意料之外的運筆與結體的奇險動人之趣。張謂詩所言:「奔蛇走虺勢入座,驟雨旋風聲滿堂。」形容奔放流暢的動態。用盧象的詩:「初疑輕煙澹古松,又似山開萬仞鋒。」王邑的譯:「寒猿飲水撼枯藤,壯士拔山伸勁鐵。」來形容筆劃線條剛柔並濟之美。用許瑤的詩:「志在新奇無定則,古售灕纚半無墨,戴叔倫:「心手相師勢轉奇,詭形恠狀翻合宜。」來形容奇狂縱奇異之態。通幅連綿草勢一字之中,點畫連續不斷,用上一筆的牽絲為下一筆起筆的逆筆回鋒,運筆上下翻轉,乍開乍合,奇正相生。文字大小錯落,左呼右應,起伏擺盪,其中有疾有速,輕重有別,極富動感且全出天然而毫無做做之態。
由自敘帖引筆的態勢觀之,可看出懷素書寫時感情起伏變化,起首數行,行規中矩,是他平靜心情的自然流露,及寫到當代名公對他的讚譽,歡愉的心情流露筆端,運筆開合隨之加大。再寫到大書家顏真卿對他的指點與評價,自然而然地露出一種既莊嚴又崇敬之心情,所以字雖草而蜆端勁。接著,我們看到了一個幾乎佔有三行位置的一個奇大的「戴」字,這個「戴公」即是對他獎掖有家的知音戴叔倫。對懷素而言,戴公在他心目中顯然有其特殊地位與意義的。所以行筆至此,不由然地精神突振,大筆一書!此字雖大,卻沒有讓然感到突兀與不和諧,反而更顯其章法之美,「心手相應」的神奇之作,躍然紙上。懷素的草書創作,皆在其精神自由與忘我的心境中完成的,所謂「狂來輕世界,醉裡得真如。」﹝錢起《送懷素上人歸鄉侍奉》﹞,「醉來信手兩三行,醒後卻書書不得。」在在說明他自始自終都是處於一種「狂」與「醉」的精神自由,無我的狀態中,充分展現其狂草的獨特風格,以狂繼顛,成為一代草聖大家而無愧了。


沒有留言:

繪畫基本原則 – 世界上沒有不會畫畫的人 1. 什麼都敢畫,不怕給別人看。(繪畫的膽量) 2. 多畫、多練習(特別是不擅長的)。(繪畫的熱情)  享受自己每次的進步,就可以順利踏入繪畫的世界。  3. 畫完後找出自己不滿意之處(下一次會更好)。(繪畫的眼力) 4. 留下自...